时间:2023/1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拉坯是制陶的基本功

建水陶泥泥料的细腻润滑,在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所以拉坯是制陶工艺中最关键的一步。

拉坯时要求心正、眼准、手稳,做到成竹在胸,眼到手到,一气呵成,妙手成器。因为同一种器型的典雅与媚俗、雄浑与小气,都取决于拉坯时的毫厘之差。

建水紫陶自诞生至今,主流成型法均为快轮拉坯。从一开始的手动轱辘车,到后来的脚踏轱辘车,再到现今广泛使用的电动轱辘车(又称拉坯机),技法不变,效率提高。

拉坯是制陶的基本功,建水紫陶拉坯过程中不仅要:“准、稳、匀、正”还要做到手脚并用,脑心同步,能将原料泥坯魔术般变成一件有血有肉的紫陶艺术品。

准——当机立断

拉坯时首要做到“眼准”,即眼到手到,因为同一种器型的典雅与媚俗、雄浑与小气,都取决于拉坯时的毫厘之差,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首先,将泥团摔打在车盘中心时,也要求要准,不能摔在车盘的边上,一定要在车盘的中心,这样随着泥坯的扩散,整个坯体才能保证一直在车盘上,否则车盘容易将泥皮甩出。其次,在器型的拉制变化过程中,如何下手,将坯体拉成不同的器型,把心中所想要的器型再现在陶坯上,下手一定要准,不能犹豫。

稳——成竹在胸

建水紫陶拉坯过程中要求“稳”,主要是指手要稳。

在起步“扶泥头”阶段,要求双手蘸水后将泥团抱紧,并向内向下挤压均匀用力,使泥团成圆形并与车盘同一圆心。如果“泥头”扶不正,泥团挤压不实或不规整,拉坯也就无法进行下去。在拉制过程中,始终手要稳,不能晃动,稍微的晃动都可能会造成泥坯的损坏。尤其是拉器具边口时,要左右手全力配合,一般左手在内,右手食指搭于边口,将坯体拉匀,如果一旦晃动,就可能造成坯体的厚此薄彼,甚至会造成坯体倾斜而无法拉制成型。坯体太薄的地方容易在高温焙烧过程中裂开,太厚的地方则容易“夹生”,影响紫陶“金石之音”的效果。

匀——心灵手巧

拉坯时,车盘转速要控制好,要求手脚并用,匀速转动。

车盘转动过快则双手难以掌控泥团,不利于器型的拉制,过慢则会造成坯体的厚薄不均。此外,在花瓶的拉坯过程中,瓶身的厚度要比瓶颈的厚度薄的多,如果瓶身过厚,瓶颈过薄,在高温窑火中会烧蹋,但误差不能超过三毫米,如此精细的技术活完全靠双手来把握。花瓶类泥坯在提升过程中,也要求速度均匀,过快或力量不匀,坯体会损伤成歪扭。需要指出的是,细微的歪扭,在湿坯状态下不容易发现,但烧制出来后,一道道斜扭的波纹却清晰可见,影响紫陶的美观和收藏价值。

正——小器大成

心正、要求所拉制的器型成竹在胸,妙手成器。

在拉制坯型时,心中早就有无形之器,通过拉坯过程中,完美呈现出心中所想。有了心正的前提条件,再加上之前所述的“准、稳、匀”要诀,在拉坯过程中,随时要掌控好整个坯体的正,摔泥要摔在车盘正中央,扶泥要扶正,拉制上升过程中要正,在一连串动作娴熟连贯之间,体现高超的拉坯技艺。

手引泥走,泥随手变

随着双手的微妙变化,器形也在不停地变化。

往轱辘前一坐下去,所有的神经就必须集中到指尖,就像是写毛笔字时,手上所用的看不见的力量。那种指尖感觉的发达程度,要达到一种能够感触到玻璃表面细微凹凸起伏的程度。

说了这么多,别看大白话描述得简单,内中的工艺必须要亲自实践后才能体会。不亲自体验一下这腻如脂膏的泥料,还真不知道啥叫看着容易做起来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shuixzx.com/jsxyy/130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