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龙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建在一定的坡度之上,以斜卧似龙而得名。这种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龙窑,在建水仍保留着多条。

距离建水县城北1.5公里的碗窑村,是个以烧制陶器为传统的村子,有一条古龙窑就安静地卧在这里。它米的长度让人惊叹,从窑头到窑尾,全是用石灰、糯米、豆做粘合剂建起的龙窑,蜿蜒向前似乎看不到头,被称为当地最长的龙窑。

而与这座龙窑打了36年交道的杨庆国,没有人比他更熟知这里的一切,从20岁进入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工作,在那里学会了拉坯、烧窑。也是在那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这座建于清朝前期的龙窑。上世纪70年代,这座龙窑曾因烧久了发生塌陷,经过两年的休整后重新启用。此后厂子停办,年杨庆国承包了这座龙窑。

“个窑孔,两边各90,14个窑门,窑洞内宽3.5米,最低处高1.2米,最高处高1.9米。”如此精确的数值,杨庆国早已熟记于心。虽然现在已有电气化的烧窑方式,但柴烧依旧是一种充满情怀的工艺技术,所以这条龙窑从未停息过。

杨庆国告诉记者,这座有百年历史的龙窑其实一直都在使用,每年它都会烧出六七窑的陶器。主要烧制景观陶、水缸、腌菜罐、药罐等一系列生活陶具。全长米的龙窑,一窑可烧制余件陶器,大件可摆件,小件可摆件,茶壶、茶杯等比较小的可摆件。由于龙窑太长,加上人手不足,现在烧制一窑杨庆国只会用到全窑三分之二的长度。

在大约50公分高的窑门口,杨庆国蜷缩起1米8的身材钻进窑洞内把陶坯送进去,这是烧窑的第一步骤,接下来才开始5天5夜不停火的烧制,这5天需要有人不眠不休的轮班投柴。而烧窑最困难的程序其实是控制火候。

控制火候,杨庆国靠的不是温度计,而是经验。据他介绍,第一天烧到℃左右,第二天加温到℃,第三天升温到-℃,第四天继续升温到1度,第五天再升温,到℃后,用泥土将烟孔封住保温,防止冷空气进入窑洞内,影响陶器的成色和质量。

在36年的烧窑过往里,杨庆国也曾因为把握不好火候而把陶具烧坏,所以,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种类、气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是烧窑师傅必修的功课。

今年56岁的杨庆国,作为建水龙窑文化的传承人之一,在保护好它的同时也在培育着新一代接班人,让建水古龙窑后继有人,继续存活下去,薪火相传。

END

云南加油报全媒体报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油红河

商务合作:-

新闻爆料:--

投稿邮箱:jyhhxwbl

.







































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怎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shuixzx.com/jsxxx/2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