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要整西酿克”,“饭给吃掉了”,这是放假回家出门,听到的最为熟悉和怀念的乡音问候。大学读到第四年,使用频率最高的打招呼的字眼无非“嗨”,“哈喽”,再无后话。家乡打招呼的词字翻译过来“要去干什么”,饭点前后的“吃饭了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可能觉得这样的招呼方式冒犯了你的隐私,或许有吧。也可能是在大城市生活的我们在周身建了一层防护壳,然而一听到乡音发出来的问候,瞬间击穿这层壳,“要整西酿克”,“饭给吃掉了”,或许就是开启话题的很好的开始。 建水方言分南北 建水汉语方言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以县城临安为代表,北区以曲江镇为代表。我有幸在这两个地方都生活过,两个地方的方言都会讲。我出身在曲江镇,在县城临安读完中学,自己曾经也很诧异以较快的速度学会了建水方言,还可以保持基本纯正的曲江话。建水方言说的比唱的好听,这一点都没有言过其实。说话的语气都比较轻,结尾的语气词非常重要,“蛮”、“噶”(上声),每一句都神采飞扬。这或许也与建水人的性格有关,温和,友善,又带几分天生的乐观向上。 建水南区和北区的方言差异还是大的,毕竟十里不同音,举个例子,你到底要干什么,南区“你到(dào)底是要整西哪样,”北区“你到(dáo)底是唉整酿”。再如,小孩,北区:喜儿,南区:小娃。南区有儿化音,北区没有,北区发声多是四声,说出来语气较重。 建水方言,uān,iān不分,大学初始竞选班干,宣传委员,总是说不好这个“宣”字,“宣”,“先”不分,练了好久,才终于别对这个“uān”的韵。起初以为是自己的发音问题,后来才知道,这是建水人普遍的痛。“ūn”的韵是基本没有的,比如“蹲”,南区说“dōn”,北区说“dīn”。韵母第三声也基本是不读的,口渴了,建水话读“kúo”,三声变为二声。说出来,比普通话多了几分爽快和急切,口渴感极速上升。 建水方言分南北 建水,原是彝,哈尼,傣,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汉族人进入县内始于元朝,这些汉族人有许多是由江浙一带被充军或是被流放至此。至今还可以在建水的一些方言俗语中看到浓重的江浙风情留痕。 本家姓庾,据爷爷辈说是从民国时期从南京迁到曲江镇,因犯了事被贬迁居至此。一些文献上也说,应是之前就有从南京迁居到建水县的历史,建水县遂才有了庾姓。我的家族史和史料也是互相印证其真实性吧。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江宁”长大,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后曹家被抄家,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在这里写完《红楼梦》。《红楼梦》中的很多词语建水方言中也是有的。 第三十三回,也就是宝玉被打的一回,忠顺王府长史官质问宝玉道:“现有证据,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同情宝玉,那个时代绑内裤的带子会有一段露在外面,此带子就是“汗巾子”,是较为贴身的物品。可巧建水人称内衣、内裤为“汗衣、汗裤。”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再进贾府,陪同史太君一行人游大观园,吃饭喝酒时刘姥姥对凤姐拿来灌她的木制酒杯感了兴趣,鸳鸯笑问材质,道“怨不得姑娘认不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都知道这里的“认不得”意思是“不知道”,建水人说的也是“认不得”,通常的对话是“给认得”,答“认不得蛮”,加了个语气词。 图片来源网络 四十二回,刘姥姥玩毕,准备回去,凤姐吩咐平儿道:“明儿咱们有事,恐怕不得闲儿。你这空儿把姥姥的东西打点了,她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不得闲”,建水方言里也是有的。 但建水方言又不是纯正江浙口音,尤其特殊的一点是有儿话音,这在云南的很多地区都是没有的。提到儿话音,必定会联系到北京,在余公里外的云南建水,为什么会有儿话音呢?想必是当年入滇的中原人把北方的儿化音带进了建水,在他们聚居的地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圈。 不过,建水方言里的儿话音和北京话里的儿话音又不大相同。北京人对小物件,蔬菜,地名中带口,桥,庙的加儿话音,比如“小本儿”,“豆芽儿”,“菜市口”,“天桥儿”,“红庙儿”。建水方言则是单韵母加儿化音,如:果核念“豆米儿”,(快速读出,为一个音),比如“蚕豆米儿”,“花生米儿”;眼皮,“眼皮儿”;脑壳,“脑壳儿”;毛驴,“毛驴儿”。mǐ、pí、ké、lǚ韵母都为单韵母。儿化音搭上吴侬软语,起伏变化的音调,怎么说怎么溜,怎么说都像在唱歌。 从小到大,印象最深的,要数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建水人做饭向来不用自来水,偏爱用西门大板井的水(建水人称“西门水’)做饭泡茶和做豆腐,所以城里推着板车或蹬着三轮车四处卖西门水的人十分常见。一句“西——门水——”拖得老长,尾音还要绕上几绕。男的喊出来,像那西门大板井一样宽厚,女的喊出来则如井水一般清澈柔甜。 图片来源网络 尤其到了家家户户做饭的时候,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声音中,飘过一句由远及近的“西——门水——”,然后便能听到几户人家“唰”的拉开窗户,探出半个脑袋,朝卖水的喊话。这家要一桶,那家要要一挑。卖水的一边应着,一边打开阀门,哗哗的放起西门水,然后用扁担挑起水桶,伴着有节奏的吱呀声,肩头一晃一晃的走进老旧的宅门亦或规整的楼道。那是每天巷弄和小区里最有生气的时候,一句“西门水”打破墙壁和门窗的隔阂,做饭似乎成了街坊邻居一起互动的事。 此外,骂人的话也是方言中必不可少的精彩成分。小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会骂上一句“豺狗菜”,气得不行又恨铁不成钢时,就换成“日脓包”(“傻”);看到一个人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建水人就说“日蹦隆耸”、“剔统隆神”;对于不爱干净又特别令人厌恶的,那就是“操(cáo)耐(nài)”了。这些词语当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范围却更广泛,意思也更多元。大抵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气也消了大半。不懂建水方言的人听了,怕是误以为是些什么神兽。想想夹杂儿化音的吴侬软语,用建水人的词句骂起人来的场景,也是蛮有趣的。 就想问一句:建水方言是要整西酿? -END- 本文来自慧景的原创 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或路山联系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图文排版/路山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shuixzx.com/jsxxw/64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