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历史的随想 ——读《弥勒州志》(手抄本)有感 孔令勇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弥勒的历史,正在远去,也正在创造。对历史的所思所想,通过史书,可以看见历史的光辉,听见历史的呐喊,感知历史的深邃。读了《弥勒州志》(清)(手抄本),我似乎听见了弥勒古人的声音,这声音,由远及近,奔驰未来。 翻开记载弥勒历史的《弥勒州志》(清)(手抄本),一股强大的古朴之风强劲袭来,瞬间把我带入那远古的弥勒时代。弥勒有多古?弥勒人何时而来?弥勒人的根究竟在哪里?......这一系列的问号,一一在我的脑海中呈现,随想颇多。 弥勒有多古?弥勒有多古?最古古不过地球的诞生,从弥勒西二镇鱼他得村的火山遗址古生物化石来算,弥勒亿年前是海洋;从弥勒城东磨盘山石祭坛遗址发现的青铜残片、陶片文物来算,弥勒有人类活动的时间为三千多年;从弥勒史书记载的历史来算,“弥勒”一词的出现约一千多年。 鱼他得古生物化石采集点 “弥勒”从何而来? 据《弥勒州志》(清)据载:“弥勒州,宋之弥勒部也,界临安之东,澄江之南,曲靖之西,开化之北,道通交趾百粤。......”据此,“弥勒”源自宋朝,至今一千多年。“交趾百粤”,交趾,古地名,今越南;百粤,又作“百越”,我国民族名,又地名,江浙闵粤之地。宋朝(年—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当时,弥勒“峨峰耸峙,汉夷村寨棋布星罗,......”汉夷,意为汉族和少数民族。 另据《弥勒州志》(清)记载:”弥勒汉属牂牁郡,唐昔些莫徒蛮之裔弥勒居之,故名其部为弥勒部。元初隸落蒙万户府,至元中改千户总把,领吉输裒(读掊)恶、部笼、阿育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年)改为弥勒州。明弘治中始改流官。”据此,弥勒人最早为唐朝时期的些莫徒蛮之裔。唐朝(年—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古代弥勒人的来源,或为三类 第一类:弥勒本土之人 据《弥勒文物志》记载,从弥勒城东磨盘山石祭坛遗址发现的青铜残片、陶片文物,至今已有三千多年,证明弥勒有人类活动的时间最早约为三千年前,这类人可归为弥勒本土之人。 第二类:以阿细为主的少数民族迁居 据《弥勒彝族文化概览》记载,根据《阿细先基》唱词中传说,阿细祖先原居地有三说:一说在阿着底(今四川西北及曲靖与寻甸之间);二说从南京柳树湾、高石坎迁来;三说是昆明地区的土著。 据《弥勒州志》(清)记载:“弥勒州,前系夷户,并未编丁。......”夷,少数民族。 阿细的由来 据《弥勒彝族文化概览》记载,阿喜、阿西、阿细同为彝语汉译的同音字。根据《阿细先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大理王朝的西绿、自吻来这地方,住着一个极为强悍善战而又义重千金的部族,部族首领名叫阿细,他精通兵法,武艺高起,精干勇猛,很受大理王侯阿厄的赏识器重。 就在此时,大理东绿的阿栽叛乱,外族侵袭,民不聊生。当时阿厄王侯招聘天下名将,治国安邦。阿细便受聘领命,起部兵长驱平乱,在阿格来地方,大破阿栽叛军,并分兵追赶。逃窜东南的叛军残部,遂至鲁底、巴颂底、窝底之东。为继续平乱、安邦大业,阿细领命,在各地百里安营扎寨,镇守边防,兴修水利,屯田垦荒。随之化卒为民,兴建家园,其他部族,凡与阿细有缘和入伙者,自称为阿细颇。 唐南诏兼并战争中,大理阿细因战败而离开大理,北上到达沙那衣么(金沙江)。后顺金沙江下至尼当衣么(牛栏江),到贵州贝氐候(草海)居住,又因山林土地纠纷,离开草海返回云南到昆明,与昆明阿细合住。后又奉命南征,兵分两路,左路顺呈贡、宜良、路南下至弥勒,与阿细融合。右路顺澄江、江川、华宁而下,后东渡南盘江进入弥勒。 第三类:内地迁来的大批居民 据《弥勒彝族文化概览》记载,明弘治六年(年),明朝在弥勒实行“改土归流”,明朝从内地迁来大批居民,强占了坝区,迫使阿细先民退到阿欲部山的深山老林中繁衍生息至今。故今阿细多聚居于弥勒西一、西二、西三镇,部分杂居在其他地区。 古代弥勒有多大? 据《弥勒州志》的古代弥勒地图显示,以弥勒官府为中心辐射,四面八方的距离分别是:北一百二十里至路南州界,南一百八十里至阿迷州界,西一百八十里至宁州界,东九十里至广西府界;西北一百一十里至路南州界,东北二百里至陆凉州界,西南一百四十里至建水州界,东南百五十里至维摩州界。 古代弥勒城,是圆形,东西南北各有一座楼台城门 从古代弥勒地图可以看出,弥勒城是一个圆形,围墙形如圆,东西南北各有一楼台城门。内设有公馆房、捕卫房、大仓房、学卫房、关王庙等。 弥勒古城的围墙外四周,各类建筑繁多,还有山川和村寨。 东侧有:东岳庙,碌岩庙,抚甸,流湧甸,棋盘山,部龙山,盘龙山等。 东北侧有:郭家山,弥东哨,明午哨,赤甸,龙潭河,禹门寺,证德庵,午街铺,展诰山等。 东南侧有:大魁阁,文庙,桂香阁,联魁阁,先农庙,文笔,鳌头山,横水塘,清水塘,新哨,习岗哨,龙潭哨,东沟,盘江河等。 西侧有:观音寺,报国寺,杨柳甸,弥北哨,咸和山,阿当龙泉,布完果。 西北侧有:绿龙甸,赦文山,弥勒寺,蛇花口,法雨哨,革泥关,马蚁哨。 北侧有:步阙温泉,圭山。 南侧有:弥西哨,明伦堂,节孝祠,弥南哨,玉枕山(旧名拖白山)。 西南侧有:太平寺,桃花甸,梅花甸,碧玉温泉,红石崖,翠屏山,山湖,十八寨。 弥勒城有多古?原本无城,年筑“土城”,至今年 据《弥勒州志》记载:“弥勒州旧为八甸村,无城。明弘治三年(年),州同梁伋始筑土城。隆庆六年(年),知州杨階拓筑。崇祯七年(年),知州魏起龙改筑石城,周二里三分,高二丈。明弘治十五年(年),知州赵焯改筑北门四丈,拓五步。康熙五十四年(年),知州吴永绪重修。” 弥勒古城,年改筑四门,至今年 据《弥勒州志》记载:“雍正十二年(年),知州张景澍修建四门鼓楼垛口。” 东城楼匾题“廣野春暉”(广野春晖) 南城楼匾题“盤江獻秀”(盘江献秀) 西城楼匾题“翠屏秋色” 北城楼匾题“圭嶺呈青”(圭岭呈青) 四道匾额文字,均按当时弥勒景色题写,可见古时的弥勒风景十分秀丽,美不胜收。 弥勒地名与弥勒寺名,谁先谁后? 据《弥勒州志》(清)记载:“州以弥勒名,自宋迄元明因之,五百有余岁。其治好佛,其化于于,其觉徐徐,抱朴而不筐,随缘而治顺,其乐可知也。寺以弥勒名,创自天启六年(年),有僧如玉得地于锦屏山,高山流水,适当京省之道。知府萧公思修嘉之,贡生杨琯斗、耆民王诗政等成之。.......” 据此,弥勒地名,自宋朝(年—年)起称之(已有近千年);弥勒寺,建于明朝天启六年()(已有近四百年)。明朝(年―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年。 弥勒古代文人笔下的弥勒山川据《弥勒州志》(清) 明翰林杨绳武 甸溪烟雨 武陵何事苦迷津, 一再逢春衹自春; 鸟鹊枝头千里雪, 鹧鸪烟里百年身。 浓云正稳梁山梦, 过橹频劳楚水神; 夙债日深风景怅, 几时卻肯倍还人。 陀峨山 奇胜冠圭竹, 西南第一山。 三乘随月指, 八甸绕烟鬟。 佛国青螺髻, 仙人碧玉关。 元云封宝所, 半岭可投閒。 明署州葛一龙 禹门瀑布 怒劈青山走白虹, 散为神雨复神风; 半天忽有阴晴异, 绝顶且无江海通; 冷气袭林秋叶脱, 湿光吹面冻花融; 夕阳不捲枯藤倚, 人在石桥空翠中。 明贡生李上禹 咸和秋月 流丹飞阁锁云岑, 仙客骚人任往寻。 漱手银瓶看倒掛, 浸眉蛾黛正横襟。 行人远渡村城小, 野鹤楼迷松竹深。 幽处应馀巢顶叶, 平(疑为频)临几度旷人心。 佥宪四川宜宾陈卿 螺峰晚景 (螺峰:位于虹溪南部) 一点青螺出翠涛, 南楼纵目两相高; 定妨银汉填灵鹊, 绝似沧溟厌巨鰲。 帘捲雨声宜对酒, 砚涵秋影快挥毫。 天王勤政疏方土, 金马徒闻使节劳。 虹溪春水 远明虹影射簷牙, 树杪飞泉百道斜。 朝雨碧光涵柳色, 夕阳红焰泛桃花。 冰销自识鲛人室, 星渚谁通汉使槎。 渔笛数声山石裂, 几多鸥梦落平沙。 《弥勒州志》(清)手抄本啥模样?从右至左竖着书写,全为古文繁体字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透过史书古朴典雅的文字,弥勒千年的古人之声似乎就在耳边。透过历史的时空隧道,穿越到过去,领略弥勒古人的灵魂与气魄,感受弥勒古人的精气神,审视当下,奔向未来。 年7月16日 参考文献: 《弥勒州志)(清)手抄本 《弥勒彝族文化概览》 《弥勒文物志》 责编/孔令勇 编辑/徐 良 排版/邱少瑞 留言得湖泉温泉水世界门票活动 (7月5日-18日每天张) 即日起,在我平台每日发出信息中留言前10名可获得湖泉温泉水世界儿童票2张(每个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