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水县 >高考祈愿指南
时间:2017-12-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日推送|年6月7日·封面

过去的几天里,每位考生都进入了最疯狂的备考冲刺阶段。这两天的发挥,或许能影响考生的一生;他们的记忆中,也必然有这两天的深刻痕迹。

在面对高考这种重要的事情时,人们总会心中忐忑,祈求结果遂人所愿。围绕高考,便随着这种心理衍生出种种仪式,虽不见得科学,但它蕴含某种宽慰人心的逻辑,也包含着亲人、师长和朋友的祝福。

  

祝福是珍贵的礼物。在此,我们预祝所有考生考出理想的成绩。

高考:

一场考试,衍生仪轨无数

采写|都市时报记者古穆斓

摄影|都市时报首席记者张玉杰

记者郎晓伟孟祝斌曲鸣飞张悦

祝福,是对考生心理的安慰。

年高考前,师大附中考点,

电子屏幕上打出对考生的祝福语

“走向辉煌”

考试期间穿衣的颜色也有讲究,6月6日要穿红——“开门见喜”;6月7日要穿绿——“一路绿灯”;6月8日,最好穿灰色、黄色——“走向辉煌”。

  

高考前几天,云南建水文庙内,许愿的人络绎不绝,学子们纷纷造访这座中国规模第二大——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至圣先师殿堂。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常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来这里祈福,目的只有一个——考试顺利。他们排成一列,依次燃香祈祷,然后将自己的名字记录在册。

  

负责打理孔庙崇圣祠的张师傅,每年高考之前,都能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程前来祈愿的人。甚至有人打听好开门时间,早早守在文庙门口,为了上一炷“头香”。

  

在张师傅的记忆里,有一位父亲令他印象特别深刻。这位男士连夜从大理开车赶到建水,风尘仆仆地进了门,毫不犹豫地选了“状元香”——根据不同价位,香的长短粗细不等,名称也不一样,这种“状元香”的价格最高,能足足燃上一整天。“心想事成”“榜上有名”“状元及第”……男士跪在地上,极尽虔诚地叩首。

  

张师傅很理解这些祈祷者的心态。无法掌控未来时,祈求是最能让人安心的举动。

  

赵松,高中就读于武汉市第六中学,当时校园里也有一尊孔子像。他回忆,高考前基本上所有人都拜过孔子,土灰色的水泥雕塑前,常有未来得及打扫的、成撮的灰烬——那是燃尽之后的香灰。常有三五个同学结伴前往,到了那,就低着头,喃喃地默念理想院校的名字。

  

不止于焚香祈愿。艾克当年和家人一同去“卜卦”,付了很多钱。结果高考成绩跟平时的成绩差不多,“去了个不好不差的学校”。他也从未评估过这次花费不少的预测,对他的成绩起了多少功效。

  

木春也是祈愿者中的一员。一家人特意选在农历初一前往寺庙祈愿。此外,他在脚腕上系了一根红绳。红色自古有辟邪之意,但他也弄不懂红绳的具体含义,只是图个吉利的寓意。

  

寓意,在这场事关重大的考试中必不可少。

  

在纽约时报关于中国高考的报道《中国的考试工厂》中,这样描写送考车辆:“他们的车牌尾号都是8——这在中国被认为是最幸运的数字。头车的司机属马。这不仅代表着当年的生肖,而且还讨了中国谚语‘马到成功’的彩头。”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是象征财富、发财的“8”,而非其他。

  

当年参加高考的前后几天,史佳将“寓意”应用得淋漓尽致。她早早地穿了旗袍,把庙里求来的符带到身上,又吃了年糕和粽子,“糕”和“粽”寓意“高中”,旗袍则寓意“旗开得胜”。父亲则穿黄马褂,寓意“黄袍加身”。颜色上也有讲究,6月6日要穿红——“开门见喜”;6月7日要穿绿——“一路绿灯”;6月8日,最好穿灰色、黄色——“走向辉煌”。

  

但是,随着考试的结束,史佳像是想与这场竞赛彻底告别一样,并未将这套“颜色论”进行到底。而在考试成绩公布后,史佳觉得自己应该去“还愿”了。她如愿考入一所院校。

  

现在看来,史佳认为只要正常发挥,并不会出现意外。但当年的这些讲究,这些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寻求一个心理安慰。史佳半开玩笑地讲,“其实应该全身上下都穿耐克,都是钩钩。不要穿叉叉”。

  

在她周围,有不少人遵从此类做法。还有拿着准考证在庙里供几天的,或者算算考试当天走哪条路比较顺的。她还听说,考试前男生不能刮胡子,因为“刮胡”谐音是“刮福”。

  

在史佳的印象里,亲戚家中成绩不错的孩子,都求符了。成绩不理想的,音信不多,不知道考前他们是否做了什么。

一名考生双手合十,祈祷考好。

考试结束后,这样的表情随处可见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考试当天早上的早餐有讲究,刘鹏必吃1根油条和2个鸡蛋。“寓意是‘’,考分的意思。从小都这样。” 

在这场盛大的祈愿仪式中,长辈的责任比参加考试的孩子还要大。他们往往是行动派,将无形的压力化为迅疾的行动。

  

高考前一阵子,丹丹的外婆要忙着张罗很多事情,祭拜先祖,放孔明灯,忙前忙后。古代科举制度的当代化身,找到了与之匹配的传统观念。为了给外孙女帮上忙,老太太专门去了一趟文昌宫“上表”。“上表”的过程并不复杂,将姓名、生辰八字、家庭住址写到一张纸上,再折成长方体,然后将纸条在香炉前烧掉。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先祖通常负有保佑后人的义务,因此,对先祖的求告、祭拜必不可少。李煜的母亲不但张罗着一家人回老家祭祖,还在家里默念经文。但李煜对成绩的高低有着不一样的解读——遇到模拟测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就不吃午餐。他认为,只有自己受了苦,才会换来好成绩。这种对自己的惩罚,形式上践行着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看起来,更像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

  

阿刚也有自己的心理安慰法。数学成绩不好,就每天默念“菲尔兹”(加拿大著名数学家,数学界最高奖项以他名字命名);语文不行,就求告各大文豪……

  

阿刚高三时住校,母亲常打电话问是否需要来陪考。阿刚不解,“你又不考试,来做什么?”母亲只得叮嘱,“那你没事的时候,多喂喂蚂蚁”。

  

高考那两天,阿刚是跟同学相约一起去考场的,中午一起吃饭。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他感觉“前所未有的放松”。成绩公布,他考得不错,被本科第一批次录取。

  

他事后总结,“化学基本没得分,多亏语文、数学。不过学校不好报,省内前两名学校估计考不上,其他学校只能选个不错的专业。不过,那时候没扩招,现在到处都是大学,还不如学门手艺来得踏实”。

  

考试前,家长们除了陪考,除了反复为孩子检查文具和证件是否准备好,还注意着每一个可能与运气有关的细节。比如叮嘱孩子“不要剪指甲”。李艺在参加考试前,也常听母亲主动停止与父亲的争执:“现在不要吵了,要吵,也要等孩子考完!”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没什么事情比高考日益迫近更让人焦虑。母亲们更是勤勤恳恳,她们的表现可总结为一句话:“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做!”

  

吃,是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考试前,陈欢的母亲厨艺全开,换着花样地讨好她,荤素搭配十分讲究。到现在,陈欢讲解起有关“吃”的事,仍旧头头是道:多吃香蕉,缓解情绪紧张;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多喝牛奶,促进睡眠……老师考前也说:“紧张的话考不好,还是多吃点核桃吧。”

  

李思的母亲是护士,为女儿想了个法子——吸氧。临近高考那几个月,几个同学一起去吸氧,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背参考资料,一边呼吸着透过氧气管传来的氧气。不过事后总结时大家认为,这办法的心理作用大于实际效用。

  

考试当天早上的早餐也有讲究,刘鹏必吃1根油条和2个鸡蛋。“寓意是‘’,考分的意思,从小都这样。但是高考的分数超过了分,所以好像没人这么吃。”他嬉笑着。

  

米奇的教训则是“千万别吃巧克力”,他将自己英语考试时突发的胃绞痛归结于考前吃了巧克力,“考试最后那20分钟差点疼哭”。庆幸的是,英语是米奇的强项,没有考砸。他总结说,考前别乱吃,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高考期间,考点外为孩子祈祷的家长并不少见

“稳(吻)过”

各种解释不清来由的仪式会充斥在考生周围。有种说法是,考试前亲吻试卷,可以“稳(吻)过”。

  

无孔不入的商业,自然会借势进入高考这场盛大仪式。文具店内,各类考生用具上被贴上了“考试必过”的标签。相信一支笔会改变命运的人不多,但多一支为自己的考试成绩保驾护航的笔,并不多余。

  

营养类食品是李越考试期间家中的必备品。母亲反复叮嘱,一定要早上喝一杯,晚上再喝一杯。有时,李越也会观察周围的同学在吃什么,打听是否有效果。有一阵,一种冲剂特别流行,几乎人手一份。至于效果如何,李越也无法测评。

  

尽管祈福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只要人们达成共识,满足心理安慰,这就够了。

  

董凯相信校园内流传的一种说法——握手能“吸灵气”。考数学前,董凯遇到了数学老师,打完招呼,走进考场大门时,他突然想起了这件事,赶紧转身去跟老师握了一下手。老师莫名其妙地问他:“怎么了?”董凯回应:“有点紧张,就想跟您握一下手。”

  

边雪也不明白,当年考试时为什么要买一根蓝丝带系在手腕上,但她仍旧这样做了。还有考试前亲吻试卷的说法,希望可以“稳(吻)过”,不知道是否有人尝试。

  

有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为这个日子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自己的高考已经过去7年了,但马霖馨认定,每年考试前后都有一场“人工降雨”。她家在大理漾濞,夏季气温高,但每年高考前后都会下雨。在她看来,这场雨必然是有人刻意而为。

  

但,关于高考的预测,并不都是美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个体所承受的压力无法测评。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考试前,撕掉所有的试卷,然后爬到楼顶向下扔。看着纸屑纷纷扬扬飘下楼去,有种说不出的解脱。

  

梅辰恺所在的学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撕书。物理、化学、数学、英语……每一科的书都撕。但他说,自己作为一个“学渣”,对于撕书这件事并没有强烈的舒适感。“只能说有一种告别高中生涯的解脱感,与压力无关。”

  

每个人都会选择独特的方式,对三年的奋战告别。白士兵考前睡了整整三天,心里还盘算着,要去报复一下不喜欢的老师,好斩断自己复读的念想。

  

但更多的人选择的是留念。隋航准备了一台照相机,课间时候互相拍照,然后做了一件她认为十分勇敢的事——向喜欢的人表白。那时,很多同学会成群结队告白,然后毫不意外地被拒绝,然后哭上一场,算是跟自己的青葱时光作别。

  

昨天,云大附中考点迎来两位看考场的考生,互相鼓励

“还是心态好最重要”

高考本质上没有考得好与差的说法,重要的是年轻人在一起做试题,决定去哪座城市,什么工作,今后和谁相知。不管怎样,这个过程都是美好的。

  

高考终究只是一场考试、一次筛选。无论过程如何,人们更看重结果,接受这套考试系统,接受压力,是唯一的应对办法。

  

王玉说,考试前就是应该正常做试卷,好好复习,熬夜背书刷错题。“据说,一天内刷道题,高考就能考分。”

  

连秀美现在正在读硕士,分享了“绝对真实”的经验。“语文古文一天一遍,英语单词两天一轮,其他科目错题多过几遍,比烧十斤香都管用”。每天早上6点起床,夜里1点半睡觉。最后的一个月,就是“重复”。

  

考试的第一天,连秀美和往常一样,没做什么特别的事。但考试当天早上,她在考场外头紧张得站不起来。一想到四面八方的考生都是竞争对手,她就分外紧张。最后出成绩后,第一科考得最不理想。“所以说,还是心态好最重要”。

  

复读过一年的李晨更清楚成绩的重要。他笃信高考就是个人成功和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甚至在他心中是唯一的渠道。

  

李晨和其他复读的学生被安排在同一班级,开学第一天就开始做试卷。新教室的黑板上有一条标语——“零抬头,无声音”,李晨在QQ空间内公布了当年的最后一条状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后再没发布任何内容。即便课余的十分钟时间,他也常坐在桌前背书。如果说有什么习惯,那就是利用一切零碎的空余时间。后来,李晨如愿地考上了一所医科大学。他那些复读的同学们,成绩也都不错。

  

大学毕业工作5年之后,雷辰早已记不清高考时的细节。但他记得一件事:当天他给班主任发了一条短信,考试结束后,收到班主任回复的短信,内容大致是:高考本质上没有考得好与差的说法,重要的是年轻人在一起做试题,决定去哪座城市,什么工作,今后和谁相知。不管怎样,这个过程都是美好的。

  

雷辰偶尔还会做梦,每次梦见试卷还未答完,考试结束的铃声已经响起,把他惊醒过来。高考,必然会成为伴随他一生的记忆,有关高考的种种回忆,也都是在每年高考时节,被一次次地唤起。

高考期间,吃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考生吃好,家人通常会竭尽全力

奔流杂志

不一样的奔流

我们有着猫一般敏锐的洞察力

拥有专属于这座城市的灵敏嗅觉

专注捕捉这座城市中

被忽略或遗忘的辽阔与细节

新浪微博:

都市时报奔流杂志

赞赏

长按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shuixzx.com/jsxxw/15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