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m.39.net/disease/a_6105611.html年5月1日,临安至团山的“建水古城旅游小火车”开通运营。自年起停运已两年的蒙宝线再次迎来列车,此时距离年蒙宝线停办客运更是已有十年了!建水古城旅游小火车(拍摄:张亦航)临安是建水的旧称,临安站即以前的蒙宝线建水站,但事实上,“建水”这个地名的出现时间远比“临安”早得多。早在唐朝元和年间,公元年左右,当时统治云南的南诏国修筑惠历城,汉语音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元朝至元十年,即公元年,设立临安路,下辖通海、建水、石屏等州。明朝洪武十五年,即公元年,改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由通海迁至建水。也就是说,“建水”这个地名比“临安”早出现约年,且建水火车站之前从来没有被称为“临安站”。而建水站西侧约4公里处的建水东站,却曾用过这个名字,该站才是“真正的”临安站。 年即将停运的蒙宝铁路建水东站,站房侧面写着“临安车站”的字样(拍摄:王瑞) 建水站老站房(拍摄:张亦航) 蒙宝线尚在正常运行时期的建水站,可见站牌上写的是“建水”,并不是“临安”(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临安站”(拍摄:张亦航) 临安站候车室,可见几位身着哈尼族传统服饰的老妪(拍摄:张亦航) 建水古城旅游小火车,投资方是建水县政府和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并向昆明铁路局租用蒙宝线建水站至团山站13公里区段,机车和车厢也由昆局提供。牵引旅游列车的为昆明铁路局昆明机务段东风21型内燃机车号车,原先蓝白相间的涂装被改刷成以黄色为主体,车顶为灰色,散热百叶窗为棕色的独特涂装。机车侧面有“百年寸轨黄金线,千年古城第一车”的字样,司机室旁“昆局昆段”的段标仍然保留。列车共6节车厢,编组为1PG3+1PG1+2PG2+1PG1+1PG3,“PG”为“棚改”的意思,说明这些车厢并不是“真正的”客车车厢,而是由P31型棚车改造而成。P31的铁制外墙被拆去,改为木制,货车的转向架保留,最高时速25公里。PG1为硬座车,PG2为软座车,PG3则是一端带展望台的硬座车。 改换涂装的东风21型内燃机车号车(拍摄:张亦航) PG1、PG2和PG3型客车(拍摄:张亦航) PG1型客车内部(拍摄:张亦航) PG2型客车内部(拍摄:张亦航) PG3型客车展望台(拍摄:张亦航) “建水古城小火车”水牌(拍摄:张亦航) “小火车”的风管、制动盘、参数以及车厢号牌(拍摄:张亦航) 每隔两年左右,机车和车厢就要送至开远机务段与车辆段大修。年,“小火车”第一次大修是沿着已封存四年多的蒙宝线建水至雨过铺站自己开过去的,再转草官线和昆河线至开远。大修完毕,“小火车”又顺着铁路驶回建水,可惜这很可能是蒙宝线建水至雨过铺段最后一次走车了。年,“小火车”又要大修了,因蒙宝线封存过久,严重失修,部分轨枕被山区落石砸坏,且沿途部分新建农舍侵限,只得改用汽车运往开远。目前,旅游列车工作日每天开行2对,上午和下午各1对,车次/2和/2。节假日则每天开行3对,上午、中午和下午各1对,车次/2、/2和/2。列车从临安站出发,一路向西,沿途停靠双龙桥和乡会桥站,终到团山站,返程中途不停车,直抵临安站。全程13公里,票价非常昂贵,硬座元,软座元,可坐一个往返。车票为古城旅游公司自行印制,除车票外,每位游客还配发一枚胸卡,挂着脖子上,胸卡有6种不同的颜色,以区分游客所属的车厢。列车司机和运转车长都由昆局派遣,自4年中国铁路全面取消运转车长以后,这大概是仅存的运转车长了。不过,“小火车”的“运转车长”其实“徒有其名”,只管指示司机发车,并不随车前行。 “小火车”车票(拍摄:张亦航) 不同颜色的胸卡区分不同的车厢(拍摄:张亦航) “小火车”的运转车长(拍摄:张亦航)“小火车”上为游客进行表演的工作人员(拍摄:张亦航)展望台上站满了游客(拍摄:张亦航)双龙桥位于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因两条河流蜿蜒如龙,故而得名。双龙桥是座石拱桥,长米,共17孔,故当地民众又称其为“十七孔桥”。双龙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初为3孔石拱桥。清朝道光年间,因山洪暴发,塌冲河决堤改道,并在此汇入泸江,使河面增宽至百余米。当地居民只得原桥南端新建14孔,形成今日17孔的双龙桥。清朝光绪年间,桥上新建三座飞檐式阁楼,中间一座规模最大,有“滇南大观楼”之称。民国初年,护国战争溃逃的叛军焚毁了北面的阁楼,现在就只剩下中间和南面一大一小两座阁楼了。双龙桥如长虹一般,横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至上,造型优美,蔚为壮观。双龙桥站在双龙桥北面,是为旅游新设立的车站,只有1股道,线路旁边增设一座简易站台,供游客上下车。双龙桥(拍摄:张亦航)双龙桥上的阁楼(拍摄:张亦航)“小火车”驶过双龙桥(拍摄:张亦航)与新增的双龙桥站不同,乡会桥站是蒙宝线建成时就有的车站,共有2股道,供列车交汇之用。如今侧线已拆除,仅余正线。蒙宝线的前身是个碧石“寸轨”铁路,这条铁路虽为中国人修筑,但建造过程中曾聘请法国工程师尼复礼士,故车站建筑都有些法式风格。乡会桥站站房中部有法式的桥面和窗户,两侧则为中式风格的瓦屋,站房最高处还有建国后加上的路徽,有种中西合璧的别样之美。站房内按照个碧石铁路运营初期的风貌进行了布置,还挂着一些历史图片。乡会桥站因车站北面横跨泸江的乡会桥得名,这是座3孔石拱桥,建造于清朝嘉庆年间,长80米,宽7米。乡会桥是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桥面由名为“文星阁”楼阁完全覆盖,造型十分独特。“小火车”停靠乡会桥站(拍摄:张亦航) 乡会桥站站房(拍摄:张亦航) 乡会桥(拍摄:张亦航) “小火车”从乡会桥站旁边驶过(拍摄:张亦航) 穿过树林的“小火车”(拍摄:张亦航) 团山站是旅游列车的终点,蒙宝线正常营运的时候,团山是个仅有1股正线,没有侧线的线路所。如今为方便机车换向,增建了1股侧线。团山历史上是彝族聚居地,彝语称此地为“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明朝洪武年间,汉族张氏族人迁移至此,建立村寨,逐渐形成了团山古民居,滇南风格建筑颇值得参观。 现在的团山站(拍摄:张亦航) 牧牛的村民(拍摄:张亦航) 虽然黄色涂装的东风21与棚车改成的仿古车厢看上去不伦不类,与曾经飞驰在蒙宝线东方红21乃至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带加强筋的YZ31型客车相差巨大。但在历史宣传方面,建水古城旅游公司做的还是不错的。车上和车站有印刷精美的明信片和关于个碧石铁路的书籍出售,明信片的包装上是那种著名的“寸轨”和米轨列车并行通过树林的照片,每张明信片上还印有个碧石铁路的标志景观。临安站站台对面的建水火车站老站房被改成了小型博物馆,里面陈列有不少关于个碧石铁路的实物和图片资料。 个碧石铁路主题明信片(拍摄:张亦航) 车上售卖的关于个碧石铁路的纪念品(拍摄:张亦航) 小型博物馆内部(拍摄:张亦航) 美中不足的是,建水至团山区段远不是蒙宝线最精华的部分。建水站上行方向,蒙宝线穿行山区,有麻栗树、五里冲、九标3个展线以及缅甸大桥等多座造型优美的石拱桥。团山下行方向,蒙宝线紧贴异龙湖岸边前行。面积22平方公里的异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风景秀丽,“小火车”与湖景相结合,更能增添几分神韵。石屏站法式风格的老站房,鸡街站独特的寸轨机车库,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好在最近已有消息,建水旅游列车准备延伸至石屏。真心希望蒙宝线乃至滇越铁路,能在旅游开发中大放异彩,重现昔日辉煌。 位于省会昆明的云南铁路博物馆建水展厅,除了建水“小火车”,还介绍了建水的风土人情。看来为了开发旅游,建水县政府和建水古城旅游投资公司真是花了血本(拍摄:季云柯) 年11月25日于昆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shuixzx.com/jsxfc/6158.html |